首页

sm脚奴视频

时间:2025-05-26 09:44:46 作者:“2025世界旅游联盟·洞庭对话”在湘举行 中国名楼名湖深化文旅合作 浏览量:64637

  中新网山东海阳4月17日电 (记者 王娇妮)星箭制造、卫星应用、高端配套、航天文旅……在山东海阳,百亿级航天产业的新探索,成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16日,记者跟随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行走先行区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走进海阳东方航天港,探访当地航天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争创中国商业航天示范区。”东方航天港集团副总经理张华称。

截至目前,东方航天港已成功保障10次海上发射任务。(资料图)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东方航天港是中国唯一一个既有生产制造又具备发射条件的海上发射母港,生产完毕可直接执行海上发射任务,实现生产、制造、发射一体化。从2019年起,东方航天港成功保障10次57颗卫星海上发射任务,常态化海上发射逐步形成。

  以海上发射为牵引,山东海阳近年来开启了商业航天发展之路,快速培育起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当地已招引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约271亿元人名币,初步形成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条最全、能力最强、影响最大”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张华表示,未来,东方航天港将实现百次发射、量产百发火箭、天上百颗卫星、园区营收超过百亿元,加快形成商业航天新质生产力。

图为游客参观东方航天港航天科普馆。王娇妮 摄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力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航天技术成果正以可用、易用的方式逐渐走进民众的生产生活中。

  “出门旅游前,用手机查看景区实时卫星图,看看拥不拥挤……”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波称,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人们可以“调用”头顶的卫星,让生活更便捷。

  与此同时,商业航天作为极具挑战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也具有长周期、高风险等特点。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东方航天港集团总经理助理王肖铭表示,他们将打造以火箭制造、火箭发射和回收、地面站建设、卫星制造、运营和服务为一体的商业闭环,同时借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发挥集聚效应,进而把控成本和交付周期。

图为民众在东方航天港航天科普馆体验“神舟返回舱”VR项目。王娇妮 摄

  作为商业航天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阳航天文旅产业也迅速发展。国内领先的沉浸式航天科普馆自去年运营以来,入馆人数超10万人次。往日平静的滨海小城还成为国内唯一的海上发射观礼目的地,吸引大量游客。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还打造了山东唯一一个航天特色小镇,不断推进航天人才公寓、航天医院、航天小学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完)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俄罗斯一热电站发生事故23人受伤 当地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持续深化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要充分发挥高校引才聚才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高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把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为汇聚海内外高水平人才的主要平台。要进一步改善高校引才聚才政策环境,对一批高水平大学实施特别人才政策,赋予其更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自主权,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要更加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建设国家重大科研平台,特别是跨学科的科研平台,依托平台创新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机制,在全球吸纳配置高端人才资源,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形成创新人才梯队。要突出高水平大学与所在区域间的良性互动,以落实部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等部省战略合作为抓手,选择汇聚人才基础条件好的区域,实施人才特区试点,修改完善海外人才居留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共同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广西一乡镇菜市场“打边炉”走红 引游客争相体验

景区花儿吐艳、山峦叠翠,处处芳菲浸染,引来八方游客踏青出游,在山花烂漫、古松苍翠的山川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体验道教文化。

不断书写“中国之制”时代新篇章

任振鹤提出,要守好一条底线,就是筑牢生态屏障,放大绿色效应。在甘肃4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除海洋、岛礁之外的所有地貌形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绿色决定生死”的意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三北”工程,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力创建大熊猫、祁连山、若尔盖3个国家公园,持续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果,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色永远成为甘肃最鲜亮的底色。

探访大湾区艺术中心:“非遗大餐”尽显岭南味

6月13日9时,国家防总针对广西、福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广西、福建协助指导;新增针对河北、内蒙古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并继续维持针对河南、山东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两个工作组正在两省协助指导。

重庆高温:市民出行防晒有妙招

斯图布表示,我非常高兴在就任总统不久后访华,时隔14年再次同习近平主席会面。从那时以来世界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中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成就。建交74年来,芬中始终相互尊重、真诚相待、平等对话,双边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取得丰硕成果。芬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愿同中方共同庆祝好明年建交75周年,密切高层交往,扩大人文交流,深化经贸、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务实合作。芬方赞赏中方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赞赏习近平主席为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全球性挑战提出的重大倡议理念,重视中方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影响以及发挥的稳定性、建设性作用,愿同中方加强多边沟通协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欧中经济紧密相联,“脱钩断链”“新冷战”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芬方愿为推动欧中关系顺利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